等船队安排妥当后,杨老板继续下去。此时的他已经没有刚来时的拘谨和紧张,脸上的肌肉也放松了,嘴角上带着一丝微笑,气闲心定的他,话的声音不知不觉中也响亮起来了。“这些年来,费啊税啊真是太多啦。就是拉些平常货,也得上载运税,人头税什么的。每年还有什么执照税,营运税,检修税,查验税,还有税局人员的什么辛劳费,治安费,协办费等等,名堂多着呐。
唉……
“这载运税是按船算,除了筏子和舢板外,每船两个大洋,哪怕你装的是泥土也得缴税,空船的税减半。船上的人,按人头算三十文一个,少一个子就扣你的船,“拿我这船来,我把货送到后坪可得三十个大洋,在澧州货主先给了我十五个,可要是出了差错,那剩下的十五个非但拿不到,或许还要陪。货没了,我还得赔货主一百个大洋,给保人二十个大洋。船坏了,我也得赔。所以来来往往不能出半点差错,自己的吃用省了又省,还得来回都不能放空,客官,你们替我算一算,要是缴全税,我们这来回一次能争多少钱?
“就这样我们还得干!因为这样踏实,只要不出事,多少有些积余可养家活口。所以我儿子,外甥,侄子都来了,一是雇不起外人,二是自家人尽心,不会出漏子。这回他们生病,不是你们肯拉助我一把,真的,我已经走投无路了,我非常感激你们。“不过。现在我可以实话告诉你们,我是从来不上税的。要你们的事,巧的很,也许只有我才能帮上忙。”杨老板告诉众人,官家在慈利收税分水陆两路,陆路的税官姓崔,水路的税官姓闵。但管事的是下面的稽查队长,而水上稽查队长姓姚,是他的姐夫。“是你姐夫?”众人诧异了。“怎么,不相信吧。的的确确是我亲姐夫。”
“那你怎么还干这么累的活,他怎么不照顾照顾你们?”“有道是富在深山有皇亲,穷在闹市无人问。我是穷人,我和那亲姐夫原先本很少来往,可我那亲姐姐始终惦记我。那姚队长虽后来又娶了个老婆,可我那姐姐毕竟是明媒正娶的原配,要他照顾我也是正理。我姐姐在他耳边唠叨多了,也就成了定约了。我的船来来去去都不用上税,而且我要是带什么人,税警队也从不过问。不过,我很少带什么人或船上装私货的,我不想太麻烦我姐夫。澧水一带水上漂的都知晓这一点,所以让我装货的人也很放心,这点,我倒是借足姐夫的光了。“我让你们装些盐,就用来打发稽查大爷的。”
“这一点哪儿行啊,那太过分了。”黎慕军有点不好意思。“没事,肯定没事。看我的。”黎慕军问伙房盐包好了没有,一会儿,老崔头等几人把盐包拿了上来。一大包,十包,完全按照杨老板的要求包扎好了。黎慕军觉得这样通关太气了,为了保险,他想了想,叫财务长李刚常拿出三十块大洋,包里放两块,大包里放十块。杨老板笑了,他这下子那些稽查大爷们要乐了。着着,慈利到了。船队按命令停靠下来。比起石门来,慈利的码头气派多了。码头的周围有石柱围着,防止逃税的船只偷偷上岸。码头上还有一栋楼,上面挂着一面杏黄棋,一个大大的“税”字,好像是用红漆写的。血红血红的,仿佛是鲜红的血,时时刻刻都会流淌下来。民国以来,由于各地政府政治结构的不同,也造成了各省的税率参差不齐,各种各样。各省征税机构还在征税过程中盛行折扣做法,明折和暗折并举,以广招徕。百花齐放的结果,税务官员的权利大大扩展了,要多要少凭他兴趣,凭他一句话。
这就是滋生腐败的然温床。几个警察在码头上大声转模作样地咋呼着,边上一个头目样的人,却躺在藤椅上在悠然自得地抽着水烟,那白铜做的烟杆,在阳光的折射下,一闪一闪的。好像在发着莫尔斯电报信号:“衙门八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杨老板带着黎慕军、黎得水、郭林和段木等六、七人,上了码头。其余的人整装待命,外松内紧。
“姚队长,你好啊?”杨老板向躺在藤椅上的人问好,顺边向站在藤椅两边护卫的警察点头致意。黎慕军知道这个姚队长就是杨老板的姐夫。“大兄弟,是你啊。”正躺在藤椅上的姚队长微微动了动身体,算是答应了。这位姚队长不到五十岁,留着仁丹胡,时令虽快到阴历六月了,不穿警服的他却还穿一件青丝葛的皮袍子,上面套一件深灰色团花马褂,截一顶黑瓜皮帽,手一刻都不离白铜烟杆。客套几句之后,他继续呼噜呼噜地吸起来水烟来,好像他的工作并不是稽查和收税,而只是在吸烟,消磨那他早已活腻的时光。
“这几位是汉口来的生意人,是我的朋友。这点意思不成敬意,请弟兄们笑纳。”杨老板着就和黎慕军他们把东西给了站在两边护卫的警察,杨老板又在他们耳边轻声吩咐了什么,众警察笑得连嘴都合不拢了,一个劲的点头。杨老板和黎慕军等人一起进慈利城去了。虽也是县城,而且还影金慈银澧”的法,可是那城市的气派和热闹和澧州是没法比的。慈利的中心区为零阳镇的东、南、西、北街,倒是四通八达,可是狭窄的街道,低矮的房舍,街路上横着晒着万国旗似的衣物,时任感到县城破旧不堪。街上多的是茶铺,可门前都大大方方向众人展示着熬制烟土的炉灶和设备,明这里虽可以喝茶,但更主要的是可以抽大烟。透过不时被撩起的里间屋子的门帘,人们可以窥见里面安置了不少木床,再看看上面的横匾“世外桃源”,这种黑色的幽默,提醒你麻木不仁的毒素已经深深地进入了我们这个民族肌体最深处的细胞之郑慈利城只有一家袁记伞店,在杨老板的带领下,很快就找到了。伞店里只有一种式样的伞,大,颜色都是一样。伞面是一种特厚的纸浸在桐油里做成的,似乎带着好些世纪的沉稳和凝重,伞店的气氛中,陈旧更甚古朴。
“请问,袁东辉袁先生在吗?”黎得水问。“啥哉?”随着一声应答,从里面出来个妇人,手中抱着个娃子,一双眼睛很警戒地打量着这群来客。“请问,袁东辉袁先生在吗?”黎得水再次问。“你们是干啥的?”妇人也再问了一次,话间,她走到店铺口,看清了来客,估量了一番,妇人就:“我是他的堂客,请问你们找他有啥事?”话音中已经和缓了许多。眼前的这个妇人,穿着打扮很普通,可她两眼很有神,一双大脚,走起路来那种风风火火的样子,一定很能干。于是黎得水告诉她自己是从武汉来的,原先和袁东辉定好这几碰面,有要事商议。
“噢,你是黎管轮吧,我家堂官有急事不能等你了。呶,他叫我把这封信给你。”着,她从店铺的柜台的抽屉里,拿出一个牛皮纸信封给黎得水。称黎得水为黎管轮,正好明袁东辉以前也是湖北水师的。袁东辉以前在“楚豫”做过,是个下级军官,在武昌起事时,他不知去向。后来,黎得水在上海见到过袁东辉,他俨然成为一个商人了。两人留下了联系方式。到了武昌后,黎得水曾写信给袁东辉,向他打探“朱中安”的信息。原以为此信多数是石沉大海,也是死马当作活马医的,不想袁东辉却回信知道“朱中安”的下落,就在湖南慈利一带。黎得水原本对袁东辉影响很好,知道他是个诚实君子,故向黎慕军谈及此事。所以,船队能够大胆进发湘西,和袁东辉的指点也有关系。袁东辉留下的信薄薄的,牛皮纸的信封上面没有任何字,信没有封口。当着她的面,黎得水就把信里的信纸倒了出来。把信纸打开,只有一张,上面只有七个大字:去大庸门书院。黎得水把信纸给黎慕军,随即两人交换了一下眼色,就向袁东辉的妻子告辞走了。时间还早,杨老板带着黎慕军等人在慈利逛逛。他悄悄地问黎慕军:“你们认识袁先生?”
语气很是不一般。黎慕军指着黎得水:“我三哥认识他?”黎得水点点头。杨老板:“这个袁先生是个大财主,慈利街上许多店都是他开的。外号袁半城。”眼睛里满是神秘。
“不会吧?!”黎得水和黎慕军异口同声,不约而同。“真的,我不会骗你们。其实,早知道你们认识袁先生,我和我姐夫一声,也就没有什么麻烦了。”“就那个伞店就能称袁半城,太夸张了吧?”黎慕军反问了一句,他还是不能相信。“除了伞店,还有什么饭店、茶馆、烟馆、山货店,还有旅馆、布庄什么的都是他的,他和慈利的老太爷是最要好的朋友,势力大着哪?”黎慕军和黎得水听了半信半疑,一时间不知什么好。
杨老板指着许多店铺,上面果然有不少写着“袁记”的字样。带着疑惑和不解,一行人回到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