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旗帜迎风作响,苍劲有力的“覃”字漂泊在旗面上。下了一天的大雨,浸了水的旗帜,有些笨拙。号角声爬了整个关外,吹在关外,却传入关内。
夏天的树林密不可透,吞噬着夏日的阴雨天。狼吠从远处的高岗上传来,覃国爱狼,纵之郊野。乌云下,骏马骑士似风般略过森林。夏风夹着叶子上雨水席卷而来。黑衣骑士抹去脸上的夹着雨的汗水,低声骂着胯下的骏马,直向东北而去。
夜已深了,到了尚京街道时,家家紧闭房门,街道上空无一人,偶有几声犬吠传来。他已行路一天,毫无停息。一路高举金令箭跨过一道道城门,行到尚京城门时,已吹响了第三遍号角。他高喊着:“边关速报”骏马也是极通灵的,纵身跃国即要关合的城门,在一种守城将士的赞赏中,飞驰入城。
快马渐进,眼看着即要到达,黑衣骑士却毫未减速。黑衣快马逼近城门,“陛下有令,金令箭使者入宫无须下马。”
待到落马,已到议事堂。黑衣人飞跃下马,疾步前行。却跌在门前的石阶上,“快,扶我进门。”左右侍从将其抬入议事堂。
胡函回到宫中后,看了扶桑摆在一旁的案牍,至此才知晓覃国危机有多重。赵将军领兵在外,镇压边关反贼。朝堂大臣死的死走的走,只留下终老之臣,无处可去也无心离去。覃国农作向来不佳,边关粮草告急,后背又受游牧族多次侵扰。
而这座看似繁荣的宫殿,也快被糟蹋成一座死城。
胡函本就恼犯穿越一事,又摊上这样一个烂摊子。心下一软,便想着不如离去,靠着说书混日子。可以想到这,心却如同刀割,胡函知道这不是她的心痛,而是那扶桑公主的心。
“可你若是知道你的命运归属,是否又能有这般的心痛?”
“究竟是怎样的际遇,会让你将如此珍重的覃国也抛弃?”
夜里,胡函问萧公公,“前朝可有进谏?”
“回陛下,无人进谏。”
胡函冲着萧公公笑了,“您说,这偌大覃国,是不是就我一活物?”
“陛下,老奴会紧随陛下。”萧公公闻言,跪在胡函脚下。
胡函琢磨这“紧随陛下”,可就是这要紧随的人最后杀死了扶桑。
“萧公公,歇息去吧。”
“是,陛下还要以身体为重,早些歇息。”
胡函望着萧公公起身,“让周遭的宫女也都歇息去吧。”
胡函本以为会是不眠之夜,却不知是那安神香的原因还是如何,睡得却十分安稳。直到被萧公公唤醒,“陛下,陛下,金令箭使者已到城下。”
“快,扶我去政事堂。”胡函本就是和衣而睡,此时也不顾散乱的头发,便要前去。
“陛下,慢些,不急的。”
见着来人,胡函却不急了。先吩咐萧公公将热酒呈上,又亲手递上白净的汗巾。黑衣骑士擦干汗水,不顾急喘,“陛下如此,幸川无以为报。”
“幸川为国舍命,覃国又何以为报?且说说此次带回什么好消息?”胡函自知没有好消息,却也对幸川灿烂一笑。
幸川自幼跟随赵将军,三岁入宫陪太子习武。十岁太子遭难后,回到将军府。十二岁便随赵将军出兵镇守边关,扶桑即位后,便留在覃国。这次前往赵国打探消息,是新帝亲点,更有令箭相赠。幸川也知道他的陛下已看出骁关外的血盆大口,而方才又那般亲切地待自己,幸川心中有些不忍。
他知道眼前的人便是那昔日扶桑公主,是他亲眼看着她褪下华裳,束起秀发。更是用断刃划了脸庞,他忘不了她的脸是怎样的美,却同覃国一同葬在了这深宫血海中。
幸川抿了抿干裂的双唇,喘口气沉重急促地说道:“陛下,五国会盟赵都。歃血结盟,赵帝为盟主。盟词为五国立天下。并缔结契约有三,其一五国息兵,其二并吞弱国,其三五国分秦。”
胡函听言,心想果真没猜错,覃国正是微弱之际,那些血盆大口怎会放过这样的良机。只望向窗外,远处几声雷声,带来了倾盆大雨。
“陛下”幸川见胡函脸色深沉,有些慌张。
“可还有些消息?”胡函觉得屋内十分的闷热,踱步到窗前,扶着窗框。
“臣收买一了千夫长,化作侍从跟随赵帝,五国会盟只贴身侍卫跟随,毫无半点消息。”
胡函来前已做好打算,但面临这般,还是烦恼低落。又有些想撂挑子,毕竟自己只是个刚毕业的无知少女,那懂这些深谋远虑。
“陛下,臣可再去打探消息。”
闻言,胡函摆了摆手,“不用了,你再派别人吧。”
幸川三岁入宫,七岁那年遇到了还在襁褓中的扶桑。记得那时太子曾对他说:“幸川,这是我的妹妹。你日后定要好好护她。”看着那娃娃瞪着大眼睛,冲自己咿咿呀呀的乱喊,幸川将那句叮嘱记到了现在。
老皇帝本来不是如此荒淫无道,还是有些大志的。可自从魏美人入了宫,渐渐地都变了。变得嗜酒易怒,耽于美色。先是废了太子,后来就要休皇后改立魏美人,在群臣以死相逼的劝谏下才留住了皇后。大概那老皇帝也知道覃国的江山还有靠着皇后的老爹来维护。老皇帝死的时候,幸川还在边关。
听到死讯,他竟然有些高兴,转而被担忧代替。他怎能不怕,扶桑一人在那深宫中。
随后他跟着赵将军回宫,看着扶桑亲手毁容以表坚持。当血从白皙的脸庞浸出时,幸川有担忧有害怕,却更多是欣慰,因为他知道这覃国自此变同这鲜血一般,鲜活起来。
一国的硬气,竟都落在那柔弱无骨的美娇娘身上。
这一夜,尚京城内随着暴雨而至的不仅是雨滴,还有躁动与不安。
幸川被留在宫中,而深夜里,另一位来客,穿着白衣一手打伞一手提灯,匆匆往这雨中一点亮处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