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回家(1 / 1)胡悉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玉兰看到那个金发碧眼,肤白貌美的身影,不由怔了一下,柳眉微蹙,旋即恢复如常。

伊不欲表露自己的想法,却还是按捺不住心下好奇,忍不住向胡树人问道:“胡先生,贝蒂小姐还住在您这里?”

胡树人点了点头,转而向贝蒂招了招手,待伊来到两人身边,才对白玉兰解释说:“白姑娘,我前些年留洋时寄住在贝蒂家,伊的父母对我不薄。如今贝蒂只身来到上海,伊为客,我为主,自然要尽地主之谊,聊以报答当年的恩情。你说对罢?”

“先生所言极是,倒是玉兰胡思乱想了。”白玉兰柔声说道,随后看向贝蒂,笑着问候道,“贝蒂小姐,新年好。”

贝蒂身着一袭华贵的长裙,凹凸有致的身材尽显,伊虽听不懂,不过今天常常听到胡公馆的人们说出类似的音节,所以也大概猜得出白玉兰这话的含义,便礼貌地用英文回了一句:“白小姐,也祝你新年快乐。”

两位不同国籍的女子说着各自的语言,却奇妙地对上了话,这个场面看起来颇为滑稽,令胡树人忍俊不禁。他抿了抿嘴,压下笑意,用和英文分别对二女说道:“我来帮你们翻译罢?”

贝蒂自然不会拒绝,连连点头,胡树人又问白玉兰,却见伊露出一副为难的表情,轻摇螓首道:“多谢胡先生好意,只是玉兰还要回去排练新戏,就不在此多叨扰了。”

有听没有懂的贝蒂眨了眨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看白玉兰,又向胡树人投去疑惑的视线,后者便翻译给伊听。

得知白玉兰要走,贝蒂登时露出了失望的神情,小声说道:“真可惜,我还想和白小姐好好聊一聊呢……”

“贝蒂,白姑娘身为舞台演员,新年假期正是繁忙的时候,还是日后再说罢。”胡树人温声安抚完贝蒂,又转而对白玉兰道,“白姑娘,我送送你罢。”

“多谢。”白玉兰有些感慨地说道,“贝蒂小姐离开父母和家乡,不远万里来到上海独自生活,想必十分寂寞罢?等玉兰演完了新戏,便找机会过来和贝蒂小姐谈谈心。”

胡树人点了点头,拱拱手道:“白姑娘真是善解人意,胡某便替贝蒂先行谢过了。”

白玉兰莞尔一笑,向贝蒂点头示意,随后转身朝大门走去,胡树人和刘牧原快步跟上,引着伊去了侧院。

“白姑娘,谢谢你过来,也谢谢你的桃脯。”胡树人道。

“先生不必客气,”白玉兰浅笑着施了一礼,“玉兰告辞了。”

刘牧原拉开院门,然后又打开别克车后门,请白玉兰上车,旋即坐到驾驶座上,发动引擎,将车开了出去。

胡树人目送别克车远去,直到其消失在赫德路拐角,才返回湖公馆。

翌日是大年初二,胡树人计划在今天回家探望父母。胡劲松为此还特地在年前置备了一批礼品。吃过早餐,胡树人便吩咐刘牧原将礼品搬到车上,然后和贝蒂一起出发了。

胡树人的父亲胡良玉与贝蒂的父亲葛兰特是多年的至交,自从得知老友之女来到上海,胡良玉便三天两头地给儿子去电话,让他有空带贝蒂来家里坐坐,却被胡树人百般拒绝。

如今到了新春佳节,胡树人即便再不情愿,也找不出什么借口,只能乖乖地带上贝蒂一起回家过年。

胡老爷住在老城厢方浜路南边的老宅里,自打老太爷携家眷迁到申城开枝散叶以来,胡家三代人都住在老宅,胡树人也在那里一直住到成年才搬出去另立门户。

从胡公馆到老宅,要穿过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车程足有两小时以上。

别克车开到宝昌路上,贝蒂看着窗外的街景,虽然盛装打扮,但伊的神色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实在按捺不住忐忑的心情,伊转头对身旁正闭目养神的胡树人说道:“胡,我是第一次见胡伯伯……没带礼物,是不是有些不太合适?”

“不打紧,”胡树人闻言,缓缓睁开眼睛,转头看向贝蒂笑道,“父亲不是很在意这些事情,你又不是上门求他帮忙办事,不必拘泥于繁文缛节。”

听到这话,贝蒂心下稍安,却还是有些惴惴,又道:“可是,我这样空着手过去,胡伯伯会不会觉得我很没礼貌呢?”

“当真不打紧。”

胡树人笑得有些无奈,他坐直身子,温声安抚道:“父亲想见你,是因为你是葛兰特先生的女儿。再者说,你本来就是洋人,又何必勉强自己遵从那些多余的中国礼节呢?”

“多余的礼节?”贝蒂很是不解,“但我听说,中国人很在意礼节的呀!”

“话虽如此,然而我并不认为这些繁文缛节有什么用处。”胡树人叹了口气,神情渐渐变得凝重起来,“往小处说,维持着君臣父子的旧秩序,教人不得自由,使家庭无生气往大处说,官府中充斥着溜须拍马的佞人和因循守旧的腐儒,对国家可有半点助益?与其挖空心思去迎合长辈,迎合那些头面人物,还不如踏踏实实地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贝蒂听得半懂不懂,愣愣地点了点头,然后便放下心来不再纠结了。

别克车又行了一阵,驶离了法租界,经过老北门的两个检查站进入老城厢。过了不一会儿,便开到了方浜路上。

车窗虽然关着,却还是能听到外面的喧嚣,胡树人看着来往的人群,不禁陷入回忆,他记得这里原本叫花草浜,附近还有一座长生桥。

花草浜是旧河道方浜的一段,前清嘉庆年间,其两岸逐渐形成花卉集市,因而得名花草浜。自光绪元年伊始,来自浦东各村的花农们每年举行“花神会”,场面十分热闹。然而好景不长,光绪十七年,上海花树公所成立,花卉集市迁到老西门外万生桥的阿德茶馆,花草浜逐渐荒废。打胡树人记事以来,就没见过农历二月十二“百花生日”时迎花神的繁华景象,在他印象中,花草浜一直是个臭气熏天的污水沟。

民国三年,整条方浜都被填平,筑成了一条方浜路。不过,胡树人从小叫花草浜习惯了,也就没有改口。

刘牧原将别克车停到路边,这里的房屋十分密集,到处都堆着杂物,汽车根本开不进去。

“走罢。”胡树人下车为贝蒂开门,礼貌地说道。

胡家老宅在有余里附近,是一座四进大院,自胡老太爷那一辈营建至今已近百年。纵然胡家时常雇人修缮,现在看起来也有些陈旧了,不过那红漆立柱和青瓦飞檐的形制依旧显得非常气派。

油漆斑驳的大门上方,悬着一方红木木匾,其上以金漆书有“胡府”两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胡树人走到门前,抓起生了铜绿的门环,用力在门上叩了叩。过了不一会儿,大门徐徐敞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站在门内,看到胡树人,顿时眉开眼笑,满脸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少爷回来了!少爷回来!”

他踉跄着迈过及小腿的门槛,一把抓住胡树人的手,兴奋地喊了起来。霎时间,整个胡府都被惊动了,佣人们纷纷跑了出来,聚在一起问候胡树人,场面变得闹哄哄的。

胡树人跟众人打过招呼,待他们散去,又对拉着自己不放的老者说道:“过年好,海生伯,近来身体可还康健?”

海生伯是胡府的管家,大名叫于海生,侍奉了胡家四十多年,如今已是花甲之龄,年纪比胡树人的父亲还要长几岁。

“好着呢!好着呢!”于海生笑呵呵地拍着胡树人的手背,抬手指了指院子那边的正房道,“少爷,老爷和夫人已经等您很久哩,快过去罢!”

胡树人点了点头,让刘牧原拿出几筒大洋交给于海生,作为给佣人们的新年礼物,然后迈步向会客的正房走去。

几人推开房门,便看到了老爷和老夫人,两口子正坐在太师椅上饮茶

“爸爸,姆妈,过年好。”胡树人躬身行礼,又命刘牧原将礼物送上。

看到许久未见的儿子,老夫人韩白曦笑逐颜开,而老爷胡良玉却像是压根没看到似的,放下茶盏,起身径直来到贝蒂面前,微笑着用一口流利的英语问道:“你就是葛兰特的女儿罢?”

“胡伯伯,你好,叫我贝蒂就可以了。”贝蒂轻捻裙摆,向胡良玉施了一礼。

“好啊!真是好!”胡良玉上下打量了伊一眼,重重地点了点头,颇为感慨地说道,“葛兰特真是好福气,生了个如此标致的女儿。再看看我这个儿子,越大越不成器,真是家门不幸啊!”

贝蒂万万没想到他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立时愣在当场,一时不知如何对答,只能向胡树人投去求助的目光。

韩白曦闻言,脸色变得有些不自在,伊没作声,伸手在丈夫身后捅了几下。然而胡良玉却似浑然不觉,依然自顾自地跟贝蒂说着。

无奈之下,韩白曦也站起身来,向胡树人走来,经过丈夫身旁时,狠狠在他脚背上踩了一下。胡良玉骤然吃痛,后半截话便咽了回去。

“儿子,这段时间忙不忙呀?”韩白曦疼爱地看着比伊高出一头的胡树人,旋即猛回头瞪了丈夫一眼,斥道,“良玉,儿子回来了,侬态度好些晓不晓得?”

胡公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