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1章 遇险(1 / 1)越景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见到夫差,延风沉寂毒怨的眼睛逐渐变得平和,他缓缓转回身,低沉着说:“小人面目憎恶,惊吓了夫人,罪该万死!”言语中透着不安与无奈。

季子不知道他有着怎样的悲惨往事,但可以确定,他一定经历了常人难以想像的痛苦。季子与其说是惊吓,倒不如说是意外更确切些,因为她没想到延风会带着面具。其实,经过平复,季子已能直面带着面具的延风。季子怜悯他的卑苦孤独,她想知道,延风为什么会独居于此?

“殿下、夫人,这儿粗朴简陋,只能将就了。”原夫子引夫差、季子至一旁坐下,呈上沏好的清茶。季子闻了闻,“这茶里加了竹叶?”

“延风落下旧疾,时常目赤口躁。竹叶生津清火,能有效缓解他的病症。”原夫子解释。

夫差捏着乌亮小巧的陶杯,轻轻地呷了一口,“你带本宫来,不会只喝茶这么简单吧?”

“是,殿下面前不敢卖弄玄虚,只所以没说,是因为延风才当事人,他知道事情的全部真相。”原夫子谨慎地道。

“真相?他了解什么真相?”夫差紧紧地盯着延风。

“延风老弟,这个秘密藏了十年,该到被披露的时候了。你,大胆地说吧!”原夫子望着背对着的延风道。

延风久久没有作声,不知是斟琢着如何表述,还是事情太过沉痛,他需要时间面对?原夫子劝道:“等了十年,盼了十年,现在能助你伸张的人就只有太子殿下。就算痛,也要忍着!惟有原原本本说出所有的经过,才能将罪犯绳之以法,为死去的忠义报仇!”

延风听了原夫子的劝言,定了定神,方才开口,第一句就震惊了夫差:“殿下可知翼具将军?”

“翼具?”夫差大吃一惊,“他不是贪财背义、被楚人斩于马下、焚于荒野吗?十年前就已经死了。”

延风默默地摇了摇头,虽看不见他的面容,但从动作中可以看出,他并不相信翼具将军真的贪敛军晌。“翼具将军的确死了,死于楚人剑下,可他清清廉廉,并未贪腐一分银钱......咳咳.......”延风激动辨解,身体因情绪骤变而引发咳喘。

原夫子急忙给延风倒了一杯竹茶,他喝了后,气息才稍稍平缓。“延风兄弟,别着急!慢慢说!”

延风闭上痛苦的眼睛,思绪回到十年前昏黑寂漫的长夜,“当年,楚人挑衅,翼具将军奉命抗敌,他勇猛睿智、公正无私,深受将士们爱戴。所以,很快就平息楚患,疆域得以安宁。”

“不错!父王接报甚是欣喜,特意派使者赴军营嘉奖。”夫差回忆着说。

“是啊,大王圣心,本意是褒奖翼具将军。可偏偏就是这次奖赏,把翼具将军推上了绝路。”延风沙哑着说。

“当年发生了什么?”夫差冷静地问。

“大王赏识翼具将军的才干,提拔了他的职位,赏赐大批金银及贵重之物。翼具将军为人节俭,他不愿另僻将军府,就驻扎在官衙,也就是期思府一半作将军行营,一半归府衙办差。所以赏赐的钱财充当军费,安放于府衙后院,平时有兵士看守。诸多赏赐中,有一件特别珍贵的短剑‘鲤鲮剑’!此剑乃大王亲自督造,锋利无比,据说能削铁如泥!”延风道。

“既然你知道全部内情,为何只是听说?”夫差皱了皱眉。

“赏赐宴上,将军曾演示此剑,当众砍断一名兵士的盾。小人刚好轮值,正率弟兄们在城外巡逻。”延风道。

“接着说。”

“翼具将军非常喜爱‘鲤鲮剑’,他说这是大王赏赐的,太珍贵,所以就收藏于暗格中。之后,继续戍守城邑。可他不知道,那夜宴后,有一个人死死盯着鲤鲮剑。为了得到它,千方百计给翼具将军设圈套、布陷阱,都未能得手。最后,气急败坏的他不惜与楚敌达成共谋,以一军将士的性命为代价,来夺取鲤鲮剑。”

“这千刀万剐的败类是谁?”夫差怒火中烧。

“掌案及贡。”延风慢慢地吐出四字。

“及贡?”夫差惊问:“当今邑令?”

“正是。”

“可他是文官,从来没有显露他会武功。”夫差惊讶地问。

“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延风痛心地说:“谁也不会怀疑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会对剑乾感兴趣!”

“说说具体情形。”夫差命令道。

“及贡先是替班掌管粮草的官员,而后,潜入库房,将草料与米粮拌进毒药。这种毒,无色无味。刚吃下去不会发作,待到两个时辰后,绞肠呕吐,使人丧失抵抗力。伙夫不知粮米中混有毒药,一如既往的淘米、炊饭,将军与兵士照常进食。那晚,楚敌按照与及贡约好的时间,故意袭城,翼具将军遂率军出征。楚军且战且退,佯装败走。翼具将军恐敌有埋伏,命令队伍停止追击。就在弟兄们准备回城时,毒性发作,所有人腹如刀绞、口吐白沫,就连马匹,亦是疲软无力,翻倒于地。”

“就在这个时候,楚军突然回击,翼具将军强撑病躯,率领弟兄们抵抗楚敌。将军奋勇拼命,斩下一个个楚人的头颅!楚敌没想到中了毒的翼具将军还这么威武刚猛,被他凛然气势震住,畏缩着不敢上前。弟兄们亦不轻易放弃,相互扶持着抗敌,令楚军忌惮不敢进攻。正当大家觉得能扛过这道难关时,一个蒙面人突然现身,他身手强悍,招招毙命。假如翼具将军没有中毒,对付他不在话下。可他身中剧毒,又与楚军搏斗良久,已经筋疲力竭!所以,没能抗住黑衣人的攻击,惨死在他剑下!”

“这个黑衣人是谁?”夫差怒不可遏。

延风没有回答,“翼具将军一死,弟兄们失去支柱,在楚军与黑衣人联合攻击中,迅速倒下,鲜血飞溅,尸横遍野。怕事情败露,他们一把火将烧了现场。临走时,楚军首领阴笑着道:‘及贡大人,又是一次天衣无缝的交锋。’及贡谄媚地说:‘炎将军也少不了高官厚禄!’‘往后有这等好事,大人尽管来知会。’楚将炎丢下一句话,就率队归营了。”

“数千兵将,无一生还。你又是如何逃命出来的?”夫差不禁问。

“小人中了一剑,身受重伤,当场昏死过去。仅存的一丝气息亦十分微弱,他们以为死了。后来,放火焚毁现场的时候,又被浓烈的大火烫醒,才得以听到他们的对话。小人的衣服着了火,怕被他们了现,不敢扑打,只好等他们都走了,才滚灭身上的火。”延风说。

“延风的背被大火烧损到筋络,只能躬着背,再也挺不起来了,面部亦被灼烧。”原夫子痛惜地说。

夫差气得额筋暴突,骂道:“可恶!”

“后来,夫子与延叔是怎么碰见的?”季子含着泪地问。

“小人遭遇重创后,顺着期思城的方向往回爬。许是老天垂怜,遇到织染坊的弟兄,他们救了小人。”从后面看,延风的背仍然是侧弯的,可见当时烧得多厉害。

“后来及贡将所有罪责都推给枉死的翼具将军,说他轻敌擅行,治军不力,以致全军覆没。大王震怒,剥夺他所有的封赏,并降罪于亲族。”原夫子小声地说着。

夫差面色凝重,事情果真如延风所说,当年不但冤枉了翼具将军,罪魁祸首的及贡自然也要严加惩处。

“及贡表面上装得文弱,实乃剑术高手,对好剑、名剑犹为喜爱。”原夫子道。

“为己私利,竟然戕害同袍,定严惩不怠!”夫差怒不可遏。

“此后及贡假装清廉能干,屡进官爵,现在成了权掌一方的大吏!而翼具将军,却沉埋于荒野,无碑无墓!”原夫子叹息道。

夫差紧紧握着茶盅,陷入沉思。

“事关朝廷大员清白,仅凭老朽与延风之言很难让殿下信服。为保万全,殿下可以设计试探及贡,以辨真假。”原夫子道。

“夫子已有对策?”季子问道。

“若及贡真如夫子所言,乃是贪婪之辈,引他露出尾巴只须一柄鱼肠剑就足够。”夫差胸有成竹地说。

“鱼肠剑,可是大王心爱之物!寻常人轻易不得视之。”原夫子说。

“夫子都说鱼肠剑非等闲之物,一睹它面目的人当然少之又少。”夫差意味深长地说。

“殿下是想以假乱真?”原夫子试探着问,太子未置可否。“不不不!殿下,及贡为人非常谨慎、行事缜密,单凭传言,他绝对不会上钩。”

“谁说要用假剑?”夫差取出随身携带、藏于暗处的鱼肠剑,亮于原夫子跟前。

“啊?”老成持重的原夫子大吃一惊,不禁高呼:“这......这就是鱼肠剑?”

“不错!”夫差微笑着回答。

延风闻讯转过身,面对太子手中的短剑,震愕不已。

鱼肠剑之所以在夫差身上,是因为吴王阖闾眷爱儿子,特意将鱼肠剑赐于夫差,以备防身之用。

“风闻鱼肠剑天下无双,今日一见,果然其势非凡!”原夫子望着鱼肠剑,赞不绝口。

“鱼饵有了,如何诱鱼上钩,夫子可有良策?”夫差笑问。

“是啊,夫子与延叔多番同及贡交手,必知其弱处。”季子微笑着说。

“要说对付及贡,还是让息潇来说为好。她担心我私底下寻及贡报仇,许多事都瞒着。而且,她鬼点子多,这么多年,每一次与及贡的交锋,都是她来出谋划策。”原夫子笑呵呵地说。

夫差听得直皱眉,息潇擅自掳走季子,这笔账还没同她清算呢,怎能让她搀和及贡的事。季子见他沉默不语,明白他不乐意,遂轻轻地捅了下他的胳膊,“息小姐其实心地挺善良,你别揪着一件事不放。”

“好吧,她的事先放一放。待抓了及贡再来论她的罪。”夫差将陶盅里的茶一饮而尽。

叔雍奉太子命令,放了息潇儿,她不相信这么轻松就获得了自由。叔雍道是勾吾夫人在替她说情。息潇儿将信将疑,昨晚的夫差,举动太令人深刻,她不信短短一日,就同意释放她,而且毫无附带条件。

“小姐,快走啊!”秋儿可顾不得想这么多,能出这间屋子,可是天大的喜讯。她担心多待一会儿,太子会变卦,赶紧拉着息潇儿往外走。刚拐过门廊,辛九赶来找息潇儿,说是奉太子之命,让她到书院。

“你们太子答应赦免小姐,可不能出尔反尔?”秋儿护主心切,挺身而出,站在息潇儿身前。

“秋儿。”息潇儿低声责备,“太子金口玉言,岂能有假?”

“他刚刚让人解了您的禁,这又派人来找你,不是算帐是什么?”秋儿气恼地嘟囔,她生气小姐遭了一夜的罪,因而说话丝毫不留情面。

“既然太子有令,必有要事。”息潇儿不想再惹出麻烦,给息族宗亲带来祸端,她微笑地劝慰秋儿,“我去见见太子,你赶紧回庭兰苑准备餐食。这几日,勾吾夫人都是你侍奉的,口味上清楚她的喜好,如今太子殿下来了,饮食上更要精致可口。”

“小姐自个儿都没吃呢?却心心念念掂记着治你的人。”秋儿生气地白了辛九一眼,仿佛他就是那个让小姐身陷囹圄的人。

息潇儿担心秋儿的叨叨絮絮被太子听知道不妙,赶紧与辛九道:“侍卫大哥,咱们走吧。”

“请!”辛九很客气,并没有刻意为难于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